走进南宫28
NEWS南宫28:SomaScan与Olink双雄对决,多维度顶刊数据揭秘
来源:云菡安 日期:2025-03-24在当前的生物医疗领域,多种血液蛋白质组检测技术涌现而出。其中,基于亲和力平台的高通量靶向蛋白质组方法,如南宫28旗下的SomaScan技术和Olink技术,获得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。这两项技术已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,成为如今“蛋白检测双子星”的代表,并在不断进化中引发激烈竞争。目前,SomaScan技术更新至11K,而Olink则更新至5K。这使得研究者在选择技术平台时面临不少挑战。为此,本文整合了近两年关于这两大技术比较的研究,旨在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与优势。
2023年的一项研究对48684名UKBiobank参与者的Olink蛋白质组学数据和35892名冰岛人群的SomaScan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分析,探讨了蛋白质水平与基因型及表型的信息关系。研究发现,在1514名参与者中,同时进行了OlinkExplore3072和SomaScan5K的检测,研究者详细比较了两者的结果。结果表明,两种平台提供的信息都有其独特价值,并且显示出了一定的互补性。经过修正,更新的结果显示Olink的CV值显著高于SomaScan,而SomaScan的精准度更高。
2025年的研究比较了OlinkExplore3072和SomaScan11K在4000名中国成年人中对2168种血浆蛋白质的检测性能。主要结论包括:(1)两种平台测量的蛋白水平相关性较低(中位数Spearman相关系数ρ=0.29),其主要影响因素为Olink中低于检测下限的样本占比;(2)在1694种唯/一匹配的蛋白中,各自平台鉴定到不同数量的顺式蛋白数量性状位点(cis-pQTLs);(3)Olink和SomaScan分别与体质指数(BMI)相关的蛋白数量差异及与缺血性心脏病(IHD)风险相关的蛋白数量;(4)将两平台的蛋白水平与传统IHD风险因素相结合后,ROC的AUC均有显著提升。这些结果凸显了这两种平台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,为未来的研究设计提供了依据。
2024年的研究同时对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(ARIC) Study中102名患者的血浆进行了SomaScan11K和OlinkExploreHT(5400+蛋白)检测,并进行了性能比较。主要结论包括:(1)Olink检测超过50%的蛋白未能在半数样本中检测到,而SomaScan所有蛋白均可检测到,显示其灵敏度更高;(2)SomaScan的CV中值显著低于Olink,显示出其在产品迭代中的稳定性;(3)在重复样本的检测上,SomaScan的相关性表现更佳;(4)SomaScan的cis-pQTL数量明显多于Olink;(5)跨平台检测的相关性分析显示,两者在共享检测蛋白上存在显著差异,其中Olink平台上许多样本的蛋白低于检测下限,严重影响了相关性。
在2025年的研究中,研究者利用7种不同蛋白质组学平台对78个个体血浆进行了检测,并进行了结果比较。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:(1)共检测到13007种蛋白,其中SomaScan11K和7K覆盖数量最多;(2)SomaScan平台的CV值最低,显示出卓越的准确性和稳定性;(3)数据完整性方面,SomaScan表现最佳;(4)在检测蛋白线性方面,SomaScan的线性范围远超Olink;(5)SomaScan发现的FDA批准人血浆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数量高于其他平台。
综上所述,基于大样本量的SomaScan和Olink在蛋白质检测结果上的比较,表明SomaScan在整体检测数量和稳定性等方面表现优异。因此,在进行血液大队列研究时,选择南宫28的SomaScan平台无疑是一个明智的决策。
想了解更多关于南宫28的SomaScan技术(P7K/P11K)的信息,及其在血液蛋白质组检测中的应用,欢迎咨询我们,开启血液万级蛋白质组检测的新纪元!
全国客户服务热线
18584561090
总部地址:济南吉利区虞街道94号